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_在线看国产成人_91午夜国产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

二維碼

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

Top
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
時政要聞 縣區(qū)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
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
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
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
 焦作晚報 “焦作+”客戶端
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
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
  您現在的位置: 焦作網 > 新聞中心首頁 > 國內新聞 > 正文

新聞中心首頁

關注網絡安全之三:騙子對你“火辣辣”,咱心里可得“防有詐”
更新時間:2025/9/29 9:40:57    來源:新華社CNML文字

 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:關注網絡安全之三:騙子對你“火辣辣”,咱心里可得“防有詐”

  新華社記者馮家順、周立權、戴錦镕

  商家贈禮讓你微信掃碼,靠不靠譜?網戀沒多久就要借錢,有沒有貓膩?“免考包過,直出駕照”的群,能加么?

  網絡詐騙的難防之處,在于它總披著“溫情”或“誘惑”的外衣。記者近日采訪多地法院,通過身邊的真實案例,提醒大家擦亮雙眼,心里繃緊“防有詐”這根弦。

      熱情送你小禮物,小心有“詐”!

  “美女,你氣質好好,送你一個禮物!”“帥哥,你像模特,拿著我們的產品給做個推廣”……近年來,城市廣場、路邊攤位上贈送“小禮品”的推廣活動,套路越來越多,最常用的就是“夸夸夸”。

  面對從天而降的“餡餅”,再加上熱情如火的話術,不少人就算知道是套路,還是會有點動心。但在陜西、甘肅兩省多個市州縣,一個線下“送水杯”活動,竟牽出一件網絡詐騙大案。

  這是咋回事?在線下拿個水杯,咋還招上網絡詐騙了?

  原來,加入電詐群的河北無業(yè)人員趙某鵬和同伙,在群里上線的指使下,流竄至陜、甘兩省多個人員密集的廣場、街市擺攤,以“商家做活動送水杯”為由,甜言蜜語騙取群眾信任,用他們的手機向多個親友群發(fā)送“網上做手工”兼職刷單類二維碼,又刪除操作痕跡,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。

  別以為“小疏忽”不會釀大禍。2025年1月4日,甘肅武山縣城關鎮(zhèn)居民康某某就不小心成了詐騙分子“工具人”:他的微信群里被發(fā)了一條“十字繡,穿手串,在家干活,計量計酬”的涉詐信息,致使該鎮(zhèn)一位居民被詐騙12萬余元。

  甘肅省武山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,趙某鵬及同伙在兩省10多個市州縣以“送杯子”行網絡詐騙,向800余個微信群內轉發(fā)涉詐信息3千余條,共計獲利3.8萬余元,均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。

  辦案法官王永紅提醒,切記不要把手機交給陌生人操作,不明二維碼不要掃,不要因為線下的甜言蜜語、小恩小惠,反而招來網絡詐騙的“鍋”。

      甜蜜網戀變巨債迷宮,心涼涼

  一場始于虛擬世界的甜蜜“邂逅”,最終在莊嚴法庭以債務糾紛唏噓落幕。

  2023年11月,黑龍江省“00后”女子劉某某在網絡游戲中結交男友許某。同年12月,許某即開始向劉某某開口借款。沉浸在感情中的劉某某沒多想,分三次轉給許某4萬余元。

  為“深化感情”,一個月后許某甚至遠赴哈爾濱,與劉某某開啟同居生活。一場“甜蜜陷阱”由此開端。

  同居期間,許某以工程項目急需資金周轉等理由,頻頻向劉某某求援。被愛情與承諾沖昏頭腦的劉某某,不惜通過多個線上借款平臺高息借貸,甚至向父母、哥哥等親友舉債,傾盡所有,累計轉借給許某24萬余元。

  面對不斷增加的債務,在家人勸說下,劉某某和許某分手。但不等劉某某追要欠款,許某就失聯了。最終,劉某某將許某告上法庭。

  法院認定,許某未能提供有效證據證明款項性質為贈與或其他非債關系,判處許某于判決生效10日內向劉某某償還全部借款。

  “感情可以結束,但合法債務不容逃避!焙邶埥〗棻比嗣穹ㄔ杭t光人民法庭庭長李賀軍建議,年輕人對待網絡交友要慎重,哪怕是對虛擬空間認識的親密愛人,也要有基本的風險意識。大額借貸務必留存書面憑據,切勿因一時“上頭”人財兩空。

      網上“免考包過,直出駕照”,都是騙局

  看到網上有“免考包過,直出駕照”的廣告,能信嗎?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民法院近期審結的一起案件,揭開其中“套路”有多深——

  被告人邱某先給大量實名認證的微信號“養(yǎng)號”,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加了很多好友和群;再用兩年多時間,以“駕校教練員”身份,在朋友圈發(fā)布“免考拿駕照”的虛假信息,打造人設!皯颉毖葑懔,“餌”撒下了,朋友圈里不明真相的群眾里,有人從觀望變成深信不疑,最終“上鉤”。

  深究下去,這是一套組織嚴密、分工明確的詐騙鏈條。

  邱某的上線,是賣實名微信號的被告人向某。據查明,向某以每個290元的價格,向邱某出售了322個實名認證的微信號碼,獲利9萬余元。其實,這些微信涉及的真實個人信息都是他從網上非法購得,再據此購買手機號碼注冊微信、進行實名認證。

  取得受害人信任后,邱某就開始發(fā)送虛假考試成績單、駕駛證圖片,并以收報名費、科目考試費名義,先后騙取18名受害人共計31.7萬余元。

  近期,法院判決邱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、向某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。梅河口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錢程提醒,不輕信“免考辦證”類廣告,哪怕是實名朋友圈信息,也要提高防范意識。

  從掃碼送禮品、網上“殺豬盤”到“養(yǎng)號”行騙;從線下詐騙發(fā)展到朋友圈詐騙、幫信罪,網上騙子把戲多,但司法機關提醒,記住這三招,能有效防騙:不貪小便宜,不輕信、不轉款。任騙子如何花言巧語、熱情如火,在涉及錢財問題上務必保持頭腦冷靜,多想幾遍:有詐嗎?

新聞編輯:楊銘 
  • 上一條新聞:
  • 下一條新聞: 沒有了
  • 焦作網免責聲明:

    本網所有稿件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   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,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。
    刊發(fā)、轉載的稿件,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。


    關注網絡安全之三:騙子對你“火辣辣”,咱心里可得“防有詐”
    2025/9/29 9:40:57    來源:新華社CNML文字

     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:關注網絡安全之三:騙子對你“火辣辣”,咱心里可得“防有詐”

      新華社記者馮家順、周立權、戴錦镕

      商家贈禮讓你微信掃碼,靠不靠譜?網戀沒多久就要借錢,有沒有貓膩?“免考包過,直出駕照”的群,能加么?

      網絡詐騙的難防之處,在于它總披著“溫情”或“誘惑”的外衣。記者近日采訪多地法院,通過身邊的真實案例,提醒大家擦亮雙眼,心里繃緊“防有詐”這根弦。

          熱情送你小禮物,小心有“詐”!

      “美女,你氣質好好,送你一個禮物!”“帥哥,你像模特,拿著我們的產品給做個推廣”……近年來,城市廣場、路邊攤位上贈送“小禮品”的推廣活動,套路越來越多,最常用的就是“夸夸夸”。

      面對從天而降的“餡餅”,再加上熱情如火的話術,不少人就算知道是套路,還是會有點動心。但在陜西、甘肅兩省多個市州縣,一個線下“送水杯”活動,竟牽出一件網絡詐騙大案。

      這是咋回事?在線下拿個水杯,咋還招上網絡詐騙了?

      原來,加入電詐群的河北無業(yè)人員趙某鵬和同伙,在群里上線的指使下,流竄至陜、甘兩省多個人員密集的廣場、街市擺攤,以“商家做活動送水杯”為由,甜言蜜語騙取群眾信任,用他們的手機向多個親友群發(fā)送“網上做手工”兼職刷單類二維碼,又刪除操作痕跡,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。

      別以為“小疏忽”不會釀大禍。2025年1月4日,甘肅武山縣城關鎮(zhèn)居民康某某就不小心成了詐騙分子“工具人”:他的微信群里被發(fā)了一條“十字繡,穿手串,在家干活,計量計酬”的涉詐信息,致使該鎮(zhèn)一位居民被詐騙12萬余元。

      甘肅省武山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,趙某鵬及同伙在兩省10多個市州縣以“送杯子”行網絡詐騙,向800余個微信群內轉發(fā)涉詐信息3千余條,共計獲利3.8萬余元,均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。

      辦案法官王永紅提醒,切記不要把手機交給陌生人操作,不明二維碼不要掃,不要因為線下的甜言蜜語、小恩小惠,反而招來網絡詐騙的“鍋”。

          甜蜜網戀變巨債迷宮,心涼涼

      一場始于虛擬世界的甜蜜“邂逅”,最終在莊嚴法庭以債務糾紛唏噓落幕。

      2023年11月,黑龍江省“00后”女子劉某某在網絡游戲中結交男友許某。同年12月,許某即開始向劉某某開口借款。沉浸在感情中的劉某某沒多想,分三次轉給許某4萬余元。

      為“深化感情”,一個月后許某甚至遠赴哈爾濱,與劉某某開啟同居生活。一場“甜蜜陷阱”由此開端。

      同居期間,許某以工程項目急需資金周轉等理由,頻頻向劉某某求援。被愛情與承諾沖昏頭腦的劉某某,不惜通過多個線上借款平臺高息借貸,甚至向父母、哥哥等親友舉債,傾盡所有,累計轉借給許某24萬余元。

      面對不斷增加的債務,在家人勸說下,劉某某和許某分手。但不等劉某某追要欠款,許某就失聯了。最終,劉某某將許某告上法庭。

      法院認定,許某未能提供有效證據證明款項性質為贈與或其他非債關系,判處許某于判決生效10日內向劉某某償還全部借款。

      “感情可以結束,但合法債務不容逃避!焙邶埥〗棻比嗣穹ㄔ杭t光人民法庭庭長李賀軍建議,年輕人對待網絡交友要慎重,哪怕是對虛擬空間認識的親密愛人,也要有基本的風險意識。大額借貸務必留存書面憑據,切勿因一時“上頭”人財兩空。

          網上“免考包過,直出駕照”,都是騙局

      看到網上有“免考包過,直出駕照”的廣告,能信嗎?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民法院近期審結的一起案件,揭開其中“套路”有多深——

      被告人邱某先給大量實名認證的微信號“養(yǎng)號”,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加了很多好友和群;再用兩年多時間,以“駕校教練員”身份,在朋友圈發(fā)布“免考拿駕照”的虛假信息,打造人設!皯颉毖葑懔耍梆D”撒下了,朋友圈里不明真相的群眾里,有人從觀望變成深信不疑,最終“上鉤”。

      深究下去,這是一套組織嚴密、分工明確的詐騙鏈條。

      邱某的上線,是賣實名微信號的被告人向某。據查明,向某以每個290元的價格,向邱某出售了322個實名認證的微信號碼,獲利9萬余元。其實,這些微信涉及的真實個人信息都是他從網上非法購得,再據此購買手機號碼注冊微信、進行實名認證。

      取得受害人信任后,邱某就開始發(fā)送虛假考試成績單、駕駛證圖片,并以收報名費、科目考試費名義,先后騙取18名受害人共計31.7萬余元。

      近期,法院判決邱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、向某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。梅河口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錢程提醒,不輕信“免考辦證”類廣告,哪怕是實名朋友圈信息,也要提高防范意識。

      從掃碼送禮品、網上“殺豬盤”到“養(yǎng)號”行騙;從線下詐騙發(fā)展到朋友圈詐騙、幫信罪,網上騙子把戲多,但司法機關提醒,記住這三招,能有效防騙:不貪小便宜,不輕信、不轉款。任騙子如何花言巧語、熱情如火,在涉及錢財問題上務必保持頭腦冷靜,多想幾遍:有詐嗎?

    新聞編輯:楊銘 
     

    版權聲明 | 焦作日報社簡介 | 焦作網簡介 | 網上訂報 | 聯系我們
    版權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    《焦作日報》遺失聲明熱線:(0391)8797096 郵編:454002
   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(0391)8797000 舉報郵箱:jzrbcn@163.com
    河南省“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”專項整治工作熱線:0371-65598032 舉報網站:www.henanjubao.com
   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-1
   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:41120180013
  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1642120  地址: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(yè)·國貿大廈 


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    版權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1120180013 電話:(0391)8797000